1. 数据处理的合法依据
在处理个人数据之前,必须确保有合法的依据,如用户的明确同意、合同履行、法律义务等。组织必须记录每个处理操作的法律依据,并在数据收集时将此依据传达给用户。
2. 数据主体权利的尊重
GDPR 赋予数据主体一系列权利,包括访问权、更正权、删除权(被遗忘权)、限制处理权和数据携带权等。组织必须建立适当的机制来响应个人的这些权利请求。
3. 数据的最小化和保留期限
组织应仅收集实现目的所需的最少个人数据,并确保在不再需要时及时删除或匿名化数据。数据的保留期限应符合 GDPR 的要求。
4. 数据安全措施
组织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来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,防止数据泄露、丢失或被未经授权的访问。这包括数据加密、访问控制、员工培训等。
5. 数据跨境传输
涉及个人数据的跨境传输时,组织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数据的传输安全,并遵守相关的国际数据传输协议。例如,可以使用标准合同条款(SCCs)或绑定公司规则(BCRs)来确保数据传输的合规性。
6. 数据处理协议
与第三方共享个人数据时,组织应确保签订数据处理协议,明确双方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。
7. 员工培训
提供员工培训,确保他们了解 GDPR 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遵守数据保护原则。
8. 数据映射和风险评估
进行数据映射,识别所有数据存储位置、类型及流向。然后进行风险评估,分析各法域下的合规差距,如未实现用户删除权等。
9. 技术整改
部署加密、脱敏、权限控制工具,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。
10. 文档准备
准备隐私政策、数据保护影响评估(DPIA)报告等文档,以证明组织在数据保护方面的合规性。
11. 持续监控
建立日志审计和定期合规培训机制,确保持续遵守 GDPR 的要求。